冬季生活打卡季粤有钱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峥嵘岁月,百炼成钢”在那个充满战火的年代,谱写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也书写了太多令人敬佩的人生故事。
随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没有停歇,带走了很多老一辈为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是我们的损失,也值得我们为之缅怀和称颂,余下还健在的都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其中101岁的郝治平就是之一,她的爱人是开国功臣罗瑞卿将军,功勋卓著,她的八个儿女也在他们的教导下成为国之栋梁。
但她从不只是某某的妻子或母亲,她更是她自己,一位在战争年代和建设年代都有着杰出贡献的女上校。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中国历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传奇女性。
展开剩余91%郝治平原名郝宾如,出生在河南安阳的一个村落里,她很幸运,在那个封建腐朽的时代她的家境殷实,难得的父母感情恩爱,对她也不像其他家庭重男轻女,反而如珠如宝。
而且郝宾如的父母还十分开明,对郝宾如的疼爱不止在生活上的细心呵护,还和男孩一样培养,郝宾如刚到年龄就被父母送进了学堂。
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十分难得的,因为那时的人都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长大嫁人就是别人家的了,哪里能用得着投入那么多金钱和精力。所以郝宾如周围的女孩都没有她的机会。
郝宾如也没有辜负父母的疼爱,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不仅如此她也十分聪明,在学校表现优异,成绩突飞猛进,一路升入重点中学和高中。
到了高中郝宾如已经隐隐有了小才女的称号,如果一直如此发展,她肯定会成为优秀的学术人才进入更好的知识学府。
然而厄运降临在这片神州大地,中华儿女又哪里会有人独善其身?
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轰塌了郝宾如生活的宁静,也让她的内心燃烧起熊熊烈火。
她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从小被父母用爱浇筑的女孩内心有着不输男儿的热血和冲动。
她放下了一直以来熟读的圣贤书粤有钱,不是因为觉得读书没用,而是觉得此时有比读书更加重要的事情,她要投身战斗,要为这片中华大地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正好一则“革命大学”的招生简章映入眼帘,上面号召大家一同抗日,这简直令郝宾如内心汹涌澎湃,她好像找到了方向,于是努力说服父母,最终踏上了革命大学的求学之路。
然而,当时的时局纷乱,除了有日本人,中国的土地上还有一种人是军阀。
郝宾如万万没想到,她进入的就是阎锡山开办的披着革命外衣,实际上是为了抢地盘而设立的大学。
老师每天讲的不是战斗知识,不是抗日思想,反而是对阎锡山忠诚,如何成为闫家军为闫家打地盘。
郝宾如是一个目标明确的爱国学生,她深知自己忠于的是国家是人民,是挽救国家于危难的雄心壮志,并不想成为军阀旗下打地盘的棋子走狗。
于是对革命大学失望的她选择了逃跑。过程中她知道了共产党的存在。
对共产党越了解越觉得那就是她想要的革命,那就是她心里的目标,只有共产党才是一心为民的队伍,于是她又只身到了延安。
就这样从革命大学到辗转进入延安,郝宾如用了整整一年,而对于这个意志坚定充满热情的女孩,共产党组织也悉心栽培,先后让郝宾如就读了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
在这里郝宾如才真正学习到了上阵杀敌的真本领,也了解了更多抗日救国的思想。
只是,正当毕业准备大展拳脚的郝宾如,从学校出来却被安排做了后勤工作。
郝宾如自然知道党组织是在照顾她,作为一个女孩后勤是最安全的,可郝宾如不愿意,郝宾如认为妇女能顶半边天,上阵杀敌也不会比男人差。
于是她再三提出要去前线,去到抗日第一线。
组织领导感动于她的决心,也明白了她的信念,于是同意了她的请求。
郝宾如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士,而她也果然没有让领导失望,她不怕苦不怕累,丝毫不逊色任何男人。
郝宾如还将名字改为郝治平,因为她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就在紧罗密布的抗日活动中,郝治平遇到了人生中的伴侣,他们也是革命道路上亲密的伙伴,这就是开国功臣罗瑞卿将军。
罗瑞卿将军比郝治平大了19岁,在郝治平还是一个普通学员时他已经是党组织中重要的领导人物。两位彼时身份十分悬殊,也没有太多交集。
而这段缘分是从八路军第五纵队前往太行山时开始的,罗瑞卿是领导带队,而郝治平正好就在这支队伍里。
郝治平虽为女儿身却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永远冲在最前面的精神吸引了罗瑞卿的注意,他佩服起了这个女孩,去鼓励她帮助她,两人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而后郝治平也成长迅速,进步飞快甚至成为了基层代表,工作上也和罗瑞卿接触多了起来。
那时候他们是战友,对于罗瑞卿来说郝治平是值得钦佩的女战士。对于郝治平,罗瑞卿更是值得信任和崇拜的偶像和领导。
这份战友情在一次分离中产生了升华,由于两人职能不同,罗瑞卿此后被组织派遣到了野战军,而郝治平则去了党校学习。
这次的分别让原本因为革命斗争情感而显得不那么重要的爱情萌生出来,郝治平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对罗瑞卿的想念。
而她却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因为她觉得罗瑞卿如此优秀,而自己虽然一直在努力追赶其步伐,但还远远不及,两人的差距不仅在工作上,更在思想上。
但某天,她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情书”,情书是给她的,但却称呼她“紫萍”,署名“洛水清”。
这不就是罗瑞卿和治平的谐音吗?郝治平立刻意识到这是谁写给自己的,这特殊的称呼也让郝治平知道了罗瑞卿的心意,内心泛起甜蜜。
两人就这样虽然不在一起,但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倾诉,偶尔甚至会抽身见面,一起谈天说地。感情慢慢升温,郝治平也终于对罗瑞卿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她对罗瑞卿表达了情感,但同时也为自己无法和罗瑞卿匹配而沮丧和胆怯。
而罗瑞卿得知她的顾虑就坚定的鼓励她,罗瑞卿觉得郝治平内心坚定,思想坚韧,她的进步是早晚的事,他相信郝治平的内心和能力。
就这样,郝治平刚从党校毕业,罗瑞卿就向她求了婚,两人终于喜结连理。
婚后,恩爱的两人很快生下了几个孩子,只是战火还在蔓延,两人没有因为小家的幸福就忘记一直以来的信仰,于是奋不顾身投入革命的浪潮和分离中。
他们很清楚,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旦分开两地工作战斗就很可能再无缘相见,可依然选择如此,也毫无怨言。
这样聚少离多的日子一过就是八年,直至新中国成立。
不得不说郝治平一家是幸福的,多少家庭在这个时代分崩离析,但他们等来了相聚的一天,但他们没有停止为国为民的脚步。
战争结束了,国家却陷入了贫穷和饥饿中,百废待兴,都等着人去建设去奋斗。
郝治平又成了我国第一批女警官,1955年被授以上校军衔。而她和罗瑞卿不仅自己投身建设之中,还不断严格要求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们爱国敬业,让他们也成为国之栋梁。
他们自己六个孩子,罗瑞卿和前妻的一个孩子,还有在战火年代收养的一个孩子,一共八个,每一位都是令人敬佩的优秀人才。
其中长子和三女儿是物理学家就读哈工大,在我国核研究中做出巨大贡献。
大女儿和二儿子则被授以大校军衔,还有女儿成为了作家,可以说满门忠烈皆为栋梁。
郝治平的一生是幸运的,她的父母爱她,将她培养的不输世间男儿,她和丈夫心系家国但最后还能相守,儿女众多各个出众,无论从哪里看都是如此幸运。
可单单用幸运形容却又不公,因为在那个年代的人也是不幸的,世人重男轻女的观念,对女子的苛刻礼教都可能成为郝治平的枷锁,战火肆意每天都可能摧毁家庭和生命的防线。
而郝治平用自己不懈奋斗死守防线,坚韧的爱国之心打破枷锁,不被世俗影响,才拼搏出这份幸运,这也是国家之幸。
她用她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讲述了那个年代下女儿的爱国之心,证明了无论是什么境遇女子都有其可施展的才能和天地,她是国家强盛的基石粤有钱,也是女子不弱的证明。
发布于:天津市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